艺术家数字资产管理 访问量:4805773

张晓刚

ZHANG XIAOGANG
张晓刚

pic1

张晓刚,1958年出生于中国昆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其作品曾参中国美术馆现代艺术大展(1989年)、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1994年)、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1995年)、昆士兰美术馆亚太三年展(1996年)、SFMOMA 和 P.S.1 当代艺术中心“开放的本体:中国新艺术展”(1998年)、“光州双年展”(2000年)、古根海姆博物馆“世界剧场:19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2017年)等国内外重要展览。也曾在芬兰萨拉·希尔顿美术馆、澳洲昆士兰美术馆、捷克鲁道夫美术馆、韩国大邱美术馆、捷克布拉格市立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湖北武汉合美术馆以及佩斯画廊(纽约、北京、香港)等多地专业机构举办个展。其作品亦被美国新美术馆、旧金山现代美术馆、纽约MOMA当代艺术馆、英国泰特当代美术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澳洲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日本福冈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机构及个人收藏。张晓刚曾荣获圣保罗双年展铜奖(1994年)、英国库兹基金会新人奖(1997年)、亚洲协会年度杰出艺术家奖(2014年)、都灵艺术学院年度艺术家奖(2019)等多个奖项及荣誉。

Zhang Xiaogang, born 1958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He graduated from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of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in 1982. Zhang Xiaogang now lives and works in Beijing.
His work was exhibited in China Avant-Garde in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1989), 22th Sao Paulo Biennale (1994), 46th Venice Biennial (1995), Second Asia-Pacific Contemporary Triennial in GOMA (1996), Inside Out-New Chinese Art 1998-2000 in SFMOMA & P.S.1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1998), KwangjuBiennale (2000), Theater of the World: Art and China after 1989 in Guggenheim Museum (2017). He also presented many solo exhibitions including in Sara Hilden Art Museum in Finland, Queensland Art Gallery in Australia, Daegu Art Museum in Korea, Prague City Gallery in Czech, Today Art Museum in Beijing, Hubei Museum of Art in Wuhan and United Museum in Wuhan, and Pace Gallery (NY, Beijing, HK). Zhang’s works are now held in public collec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including Museum of Modern Art, US; SFMOMA, US; 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US; Tate Modern Art Gallery, Britain; Centre Pompidou, France; 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Fukuoka Museum, Japan and so on. Zhang Xiaogang has also been honored by many awards including the São Paulo Biennale Bronze Award(1994), the Best Newcomer Award of British Coutts Contemporary Art Awards-Asia (1997), the Outstanding Artist of the Year Award by the Asian Society (2014), and Artist of the Year Award by Accademia Albertina di belle arti di Torino(2019).
2020年
“在思想中——中国当代艺术的思想史与方法论”,广东美术馆,广州,广东;
“某些神秘的过程”,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悉尼,澳大利亚;
2020年
In Thinking-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Methodologie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Guangdong Art Museum, Guangdong Guangzhou;
Some mysterious Process, 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 Sydney, Australia;
2019年
“红色时期的通话:白兔美术馆收藏展”,维多利亚州国立美术馆,墨尔本,澳大利亚;
“Station Project”,韩国新中央东洋广播公司大厦,首尔,韩国;
2019年
A Fairy Tale in Red Times:works from the white Rabbit collection,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Melbourne,Australia;
Forget Sorry Grass: An Archaeology of Feminine Time, Times Art Museum, Guangzhou, China;
Station Project, JTBC Building, Seoul, Korea;
2018年
“多重叙事:张晓刚艺术档案1975-2018”,合美术馆,武汉,湖北,2018;
“舞台:张晓刚2008-2018”,湖北美术馆,武汉,2018;
“ZHANG XIAOGANG”,佩斯画廊,纽约,美国,2018;
“重逢:诗与哲学--张晓刚、王广义艺术展”,布拉格城市美术馆,布拉格,捷克,2018;
“艺术史:40X40,从四十位艺术家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宝龙美术馆,上海;
2018年
Multiple Narratives: Zhang Xiaogang 1975-2018, United Museum, Wuhan, China, 2018;
Stage: Zhang Xiaogang 2008-2018, Hubei Museum of Art, Wuhan, China, 2018;
The Reunion of Poetry and Philosophy, Prague City Gallery, Prague, Czech Republic, 2018;
ZHANG XIAOGANG, Pace Gallery, New York , U.S.A.,2018;
Art History, Shaped by 40 Artists from 1978 to 2018, Powerlong Museum, Shanghai, China;
2017年
“1989年之后的中国艺术:世界剧院”,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中国梦”,美国Massachusetts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馆,波士顿,美国;
“金蝉脱壳:艺术史家黄专逝世周年艺术展”,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中国;
“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安仁双年展:今日之往昔”,安仁,中国;
2017年
Anren Biennale, Anren Village, Chengdu, China;
Art and China after 1989: Theater of the World,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America;
Chinese Dreams, Sandra and David Bakalar Gallery, Massachusett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Boston, American;
Texture of Time- The Art Work Exhibition of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Beijing, China ;
Metamorphosis: Huangzhuan Memorial Invitation Exhibition, OCAT, Shenzhen, China;
2016年
“索尔·勒维特与张晓刚”,佩斯北京画廊,北京,中国;
“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ARTISTREE,香港;
“中国私语-希克收藏展”,伯尔尼美术馆,瑞士;
“关于展览的展览”,北京OCAT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巴黎,法国;
“釜山双年展”,釜山,韩国;
2016年
Busan Biennale2016 Part 1: An /Other avant-garde, Busan Museum of Art, Busan, Korea;
Sol LeWitt & Zhang Xiaogang, Pacebeijing Gallery, Beijing, China;
Four Decade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Artistree, HK;
Chinese Whispers, Kunstmuseum Bern, Bern ,Switzerland;
An Exhibition about Exhibitions: Displaying Experimental Art in the 1990s,OCAT, Beijing, China;
Bentu, Chinese artists in a time of turbulence and transformation,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Paris, French;
Busan Biennale2016 Part 1: An /Other avant-garde, Busan Museum of Art, Busan, Korea;
Scarcity & Supply - The 3rd Nanjing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 Baijia Lake Museum, Nanjing, China;
Busan Biennale 2016 Part 1: An /Other avant-garde, Busan Museum of Art, Busan, Korea;
2015年
“民间的力量——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中国8——莱茵鲁尔区中国当代艺术展”,杜塞尔多夫北莱茵威斯特法伦会展中心/MKM酷博斯米尔勒当代艺术博物馆,杜塞尔多夫/杜伊斯堡,德国;
“时代转化的中国创造”,ARoS,丹麦;
“破图集——中国当代艺术家处理图像的方法”,寺上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年
The China Power- Beijing Minsheng Art Museum Opening Exhibition, Beijing Minsheng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
China 8 –Contemporary Art from China at Rhine & Ruhr, NRW-Forum Düsseldorf/MKM Museum Küppersmühle Duisburg, Dusseldor/Duisburg, Germany;
A New Dynasty - Created in China,ARoS Aarhus Kunstmuseum, Aarhus, Denmark;
Breaking the Image-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Imagery by Contemporary Artists from China, Sishang Museum, Beijng, China;
2014年
1月,赴香港,参加汉雅轩画廊三十周年庆典活动,出席在包氏画廊举办“偏好:汉雅一百”回顾展开幕,《血缘-大家庭:全家福1号》参展;
5月初,赴香港出席香港亚洲协会表彰年度艺术家晚宴,与巴尔提·卡尔(Bharti Kher)、刘国松、村上隆一同被评为年度最杰出艺术家。随后出席在佩斯香港画廊开幕的纸本油画个展Zhang Xiaogang并观摩香港巴塞尔博览会;
6月11日,赴韩国大邱,出席14日在韩国大邱美术馆举办的大型个人回顾展ZHANG XIAOGANG, MEMORY+ING开幕式。《红梅与药瓶》(2012)被大邱美术馆收藏;
“社会风景:中国当代绘画中的风景叙事”,成都市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成都,中国;
2014年
Social Landscape, Chengdu International Cultural Art Center, Chengdu, China;
2013年
3月10日起,在纽约曼哈顿6大道18街44号8楼进行雕塑作品创作;
3月29日,个展Zhang Xiaogang(张晓刚)在纽约佩斯画廊开幕,共有19件雕塑作品、四幅油画作品展出。作品销售创下佩斯画廊50年来的单个展览作品最高销售纪录;
4月14日,在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与研究生座谈;
5月19日-5月25日,参加首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与冷林合作主题为“艺术家与画廊”的讲座;
6月25日,展开20天的欧洲游历,参观喜爱的艺术大师们曾经生活和创作过的地方,包括阿维尼翁、圣雷米修道院、阿尔勒城、巴塞罗那、托累多、马德里、杜塞尔多夫、阿姆斯特丹等;
7月23日,由雅昌文化集团、人民美术出版社、张晓刚工作室三方合作的图书《张晓刚:作品、文献与研究1981-2014》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编辑会议;
12月,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志性人物入选由英国Thames & Hudson出版公司出版的《定义我们时代的100件艺术品》(100 Works of Art that will Define Our Age);
2012年
8月9日-8月24日,应捷克大使之邀赴布拉格考察。在捷克期间拜访已故诗人艺术家伯胡斯拉夫·雷涅克(Bohuslav Reynek)故居,艺术家简·索德克(Jan Saudek)、弗拉基米尔·可可利(Vladimír Kokolia)、托马什·塞撒罗夫斯基(TomášCísařovský)等工作室。参观捷克国家美术馆并观摩该馆藏的齐白石原作。期间还赴柏林参观著名美术馆及画廊;
12月12日,“北京之声:张晓刚”个展在佩斯北京开幕;
2011年
1月,作品《红梅》在由吕澎策划、纽约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Pure Views:New Painting from China(溪山清远——中国新绘画)上展出;
5月13日,在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接受第二次心脏支架手术;
6月28日,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美术史系教授乔纳森·芬恩伯格(Jonathan Fineberg)、徐钢为即将在费顿出版社(Phaidon)出版的专著Zhang Xiaogang: Disquieting Memories进行首次对谈;
9月,《忘川》、《绿墙:风景与电视》等参加湖南“第三届艺术长沙”展;
2010年
2月,书信集《失忆与记忆——张晓刚书信集(1981-1996)》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5月14日,母亲辞世;
7月,接受四川美术学院颁发的研究生导师证书;
《绑辫子的女孩》、《失忆与记忆:闭着眼的男孩》参加英国沃尔索尔新艺术美术馆举办的国际性当代艺术群展Behind the Mask;
10月15日,文献个展“灵魂上的影子:张晓刚实验报告展”在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开幕,系统梳理其艺术历程。期间出席四川美术学院校庆70周年校庆活动;
11月,在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就诊,接受心脏支架手术;
12月9日,个展“16:9”在今日美术馆开幕;
2009年
3月20日,为已故启蒙老师林聆先生在云南省博物馆策划主办回顾展“个人反射历史——林聆的绘画”,并出版画集;
3月27日,个展Zhang Xiaogang: Shadows in the Soul(张晓刚:灵魂上的影子)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之现代美术馆(GOMA)开幕,展览系统回顾了20年的艺术历程,展出了从早期作品“圭山”速写,“黑白之间的幽灵”到近年新作“里和外”风景油画和“描述”系列等,同时举办讲座介绍自己的创作历程;
6月,携新作《如何成为马可波罗之手电筒和指南针》、《如何成为马可波罗之有望远镜和圣经的房间》、《如何成为马可波罗之有蜡烛和圣经的房间》3幅镜面作品参加“给马可波罗的礼物——第53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特别机构邀请展”,期间观摩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9月,个展“史记”在佩斯北京举办;
11月,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成立,出席挂牌仪式,并受聘出任院士;
2008年
7月,为汶川地震灾区创作的作品《父亲与女儿》(2008)参加吕澎、周春芽组织的义拍,并将义拍所得全部捐献给中国红十字会,用于灾区的救援和重建;
7月-10月,在美国旧金山现代美术馆(SFMOMA)举办的展览Half-Life of a Dream: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from the Logan Collection中展出了两件Vicki and Kent Logan收藏的布面油画作品,其中《血缘-大家庭10号》(1996)赠予美国旧金山现代美术馆,并在2012年12月在该馆举办的展览Don't Be Shy, Don't Hold Back展出;
8月,成为纽约佩斯画廊签约艺术家;
9月,个展Chinese Painting-Zhang Xiaogang(中国绘画——张晓刚)在布拉格鲁道夫美术馆开幕,展出了“血缘-大家庭”系列经典作品、“描述”系列和“里和外”系列等作品;
10月,个展Revision(修正)在纽约佩斯威尔登斯坦开幕,展出“绿墙”系列新作,被美国媒体评为年度***展览之一。期间拜访艺术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在纽约的工作室;
2007年
1月,开始制作雕塑作品;
3月,赴俄罗斯,参加由程昕东策划,在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社会艺术展”,期间观摩正在展出的前苏联“政治波普艺术”,再次感受社会主义艺术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9月,个展“Zhang Xiaogang”在芬兰坦佩雷的萨拉·希尔顿美术馆开幕;
10月,应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美术史系教授乔纳森·芬恩伯格(Jonathan Fineberg)之邀,在伊利诺伊大学举办讲座“Personal History”;
参加奥地利维也纳路德维希基金会现代美术馆举办的展览Facing Reality-Sele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中国——面向现实),7幅作品和14幅“描述”系列参展;
11月底,工作室迁至北京市朝阳区何各庄顺白路72号院,将工作室外墙粉刷成土红色;
12月10日,四川美术学院张晓刚工作室正式启动,任特聘教授;
2006年
3月,《血缘-大家庭:同志17号》在纽约苏富比的拍卖中创当年中国当代艺术最高拍卖纪录;
4月,个展“家园”在北京公社举办,展出作品“里和外”系列12幅,“描述”系列之《描述:英雄儿女2006-1》等10幅;
张晓刚艺术工作室在四川美术学院创立,旨在鼓励青年艺术家投身创作;
7月初,个展Zhang Xiaogang(张晓刚展)在日本东京Wonder Site Shibuya艺术中心举办;
9月,“描述”系列参加由巫鸿策划,在纽约华美协进社美术馆举办的展览Shu: Reinventing Book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12月份巡展至西雅图亚洲美术馆;
10月,“描述”系列作品参加由高世民策划,在杭州举办的展览“寓言”,撤展期间因运输问题近半作品被毁;
11月,个展Zhang Xiaogang: Amnesia and Memory(失忆与记忆——张晓刚)在韩国首尔阿特塞帝画廊举办;
2005年
年初,参加由黄专策划的深圳地铁壁画项目,创作五联油画作品《大家庭-地铁》,并被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收藏;
春节期间,在云南沅江采风写生,风景系列作品的创作灵感由此产生;
4月,赴纽约,个展“张晓刚2005”在美国Max Protetch画廊举办,展出“失忆与记忆”系列作品,期间考察了纽约当代艺术及画廊发展现状;
4月底,赴台湾,参加在关渡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明日、不回眸——中国当代艺术”;
6月,《血缘-大家庭10号》、《红婴》(2005)等4幅作品参加瑞士伯尔尼美术馆举办的Mahjong: Chinesische Gegenwartskunst aus der Sammlung Sigg(麻将:中国当代艺术希克收藏展);
7月,开始尝试全新创作样式,后定名为“描述”系列,即用手记的方式与公共图像的资源进行并置式“描述”;
9月,“描述”系列首次参加由黄专策展、在北京OCAT举办的展览“柏拉图和它的七种精灵”;
11月,工作室搬到望京北湖渠桥旁的酒厂艺术园,将工作室外墙涂成黄色,以此怀念云南;
2004年
3月,出席由张颂仁策划、香港艺术中心主办的个展“时代的脐带——张晓刚绘画1989至2004”,展出1988年至2004年间创作的五十余件作品,是首次具有回顾性的个人展览,期间举行学术报告,讲述个人艺术创作历程;
9月,作品《失忆与记忆1号》、《失忆与记忆3号》、《失忆与记忆6号》参加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上海双年展”;
12月,“失忆与记忆的一周”共7幅作品参加由翁菱策划、在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举办的展览“世界三”;
2003年
年初,在北京崔各庄费家村建立新工作室;
4月,“非典”期间回到成都,期间撰文《至卡特琳娜的信》,论述关于“失忆与记忆”系列作品的基本想法;
5月,在昆明西坝永乐路创建昆明工作室,将工作室外墙涂为黑色,以此怀念北方的景色;
6月,赴法国,个展“张晓刚:失忆与记忆”在巴黎法兰西画廊举办;
10月,中法文化年开幕,作品《血缘-大家庭:四姐妹》参加在法国金门宫举办的展览“东方既白——二十世纪中国绘画”;
2002年
5月,作品参加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再看77·78艺术作品邀请展”及“四川美术学院77·78现象研讨会”,并举办讲座,题目为《北京部分艺术家工作状态》;
11月,作品参加由黄专策划、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图像就是力量——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的艺术”;
2001年
春节,参与叶永青创办的昆明“创库”工作室小区的建立规划;
10月,赴英国,参加伦敦红楼轩画廊举办的展览Dream 2001-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Exhibition,作品《女孩》(2001)参展,期间考察了解英国当代艺术现状;
12月,参加四川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的“样板·架上:第一届成都双年展”,参展作品《吐舌头的男孩》被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艺术馆收藏;
2000年
1月,赴成都,参加在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的“世纪之门:中国艺术邀请展”,参展作品之一《血缘-大家庭:姐弟1号》(1999)被英国GASWORKS艺术基金会收藏;
3月,布面油画作品《同志14号》(1999)被上海美术馆收藏;
应邀赴韩国,参加Kwangju Biennale 2000: Man + Space(人+间——第三届光州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
10月,首次纽约个展“张晓刚2000”在纽约Max Protetch画廊举办,因故未能出席;
11月,赴法国,参加由亚眠市Musée de Picardie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参展作品《血缘-大家庭4号》(1996)被该美术馆收藏;
1999年
4月,个展“同志”在巴黎法兰西画廊举办;
10月,移居北京花家地西里;
1998年
4月,《血缘-大家庭:两个同志》参加在比利时当代美术馆举办的纪念马格利特诞辰一百年特别展Rene Magritte and the Contemporary Art,并发表文章《我与马格利特》;
10月,《血缘-大家庭:全家福1号》、《血缘-大家庭2号》参加由高名潞策划、在美国亚洲协会美术馆、P.S.1博物馆举办的展览Inside Out:New Chinese Art(开放的本体:中国新艺术展)。展览在1999年2月起巡展至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亚洲艺术博物馆等;
1997年
1月,向四川美术学院提出停薪留职申请;
3月,应邀赴香港,领取由英国Coutt's国际当代艺术基金会颁发的“当代亚洲艺术新人奖”;
4月,《血缘-大家庭17号》参加由黄专策划、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的“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并获得文献奖;
12月,个展“张晓刚,血缘:大家庭1997”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血缘-大家庭”系列作品在国内首次全面展出;
1996年
2月,赴德国,“血缘-大家庭”系列三联油画作品——《血缘-大家庭7号》、《血缘-大家庭8号》、《血缘-大家庭9号》参加在德国波恩艺术博物馆主办的展览China im Aufbruch(觉醒中的中国),并于1997年2月起依次在维也纳、新加坡、哥本哈根、华沙巡展;
3月,赴美国,作品《血缘-大家庭 15 号》(1996)等参加纽约牙买加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Dream Shares: Five Artists from Mainland China(分享梦想:五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
4月,移居成都玉林小区沙子堰东巷5号;
6月,应邀赴英国参加爱丁堡艺术节,期间6幅“血缘-大家庭”系列作品参加在英国爱丁堡水果市场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Reckoning with the Past-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ing(追昔——中国当代绘画);
9月,《血缘-大家庭:同志与红色婴儿》、《血缘-大家庭:三个同志》、《血缘-大家庭6号》(1995)参加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举办的The Second Asia-Pacific Triennial of Contemporary Art,其中,《血缘-大家庭:同志与红色婴儿》被昆士兰美术馆收藏;
1995年
3月,收到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邀请;
6月,《血缘-大家庭:三个同志》等3幅作品参加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圣莫妮卡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Des del País del Centre: avantguardes artístiques xineses。期间拜访综合材料艺术家安东尼·塔皮埃斯(Antoni Tàpies)工作室;
7月,赴意大利,《血缘-大家庭1号》、《血缘-大家庭2号》、《血缘-大家庭3号》参加意大利第4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主题展Identity and Alterity: Figures of the Body 1895-1995(身份与差异:1895-1995人物的具象);
9月,《血缘-大家庭:全家福1号》等参加由栗宪庭策划、德国汉堡国际前卫文化中心主办的展览Der Abschied von der Ideologie: Neue Kunst aus China(从国家意识形态出走——中国新艺术展);
1994年
4月,收到“第22届圣保罗国际双年展”组委会参展邀请;
7月28日,女儿张文怡出生;
10月,《血缘-大家庭:全家福1号》、《血缘-大家庭:全家福2号》、《血缘-大家庭:三个同志》、《血缘-大家庭:两个同志》参加“第22届圣保罗国际双年展”并获得铜奖;
1993年
1月31日起,《黑色三部曲之一恐怖》、《黑色三部曲之二冥想》、《夜1号》、《手记1号:1999页如是说》、《手记2号:远方的来信》、《手记3号:致不为人知的历史作家》参加由栗宪庭、张颂仁等策划、在香港举办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附一九七九至八九回顾展),后陆续巡展至英国、澳大利亚等;
夏天,回到昆明家中,偶然翻看父母的老照片,受到触动,结合近些年的艺术反思开始肖像画实验,“大家庭”的雏形由此酝酿,后成为“血缘-大家庭”系列;
12月,《全家福》等13件作品参加与周春芽、王川、毛旭辉、叶永青联合自费举办,特邀王林策划,在成都四川省美术馆举办的“九十年代的中国美术:‘中国经验’画展”及研讨会。其中《手抄本1号》(1993),《手抄本2号》(1993)两幅作品被主办方撤掉。参展作品之一《全家福1号》被日本德岛县立近代美术馆收藏;
1992年
春节后,为***展览创作完成的作品《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一号》被退回,随后完成《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决定暂停创作;
6月,应德国卡塞尔大学教授莱勒·卡尔哈尔德(Reiner Kallhardt)教授邀请赴欧洲游学三个月;
10月,《创世篇》参加由吕澎等人主持的“首届广州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览”并获得优秀奖;
在香港与汉雅轩负责人张颂仁开始洽谈合作;
12月,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油画艺术研究讨会”并介绍第九届卡寨尔文献展;
1991年
1月,《黑色三部曲之三忧郁》参加由郑胜天策划,在美国加州亚太博物馆举办的“不和塞尚玩牌:八十年代中国‘新潮’和‘前卫’艺术”,并被亚太博物馆收藏;
6月底,作品照片及相关资料参加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展览厅举办的“北京西三环艺术研究文献(资料)展”第一回,并在重庆、南京等地巡展,后又巡展至美国,由当时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的巫鸿负责;
1990年
开始酝酿“重复的空间”“深渊集”“手记”系列作品;
1989年
2月,《生生息息之爱》、《不眠的羊与它的家族》(1989年)、《长眠的头颅及守护者》(1989)、《生存与梦想之一》、《生存与梦想之二》、《生存与梦想之三》(1989)、《生存与梦想之四》(1989)共7幅“遗梦集”系列作品参加由高名潞、栗宪庭等人主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
5月,首次个展“张晓刚个展”在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举办,展出“遗梦集”系列作品,共35幅,展览持续两天,后因故撤展;
8月,《明天将要来临》入选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的“******四川省美术作品展览”;
10月,应西班牙大使馆文化处邀请,拟在北京智化寺举办“张晓刚在智化寺画展”,开展前一天因故停展;
1988年
10月,《生生息息之爱》、《阴阳交替》等参加由吕澎策划,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的“西南现代艺术展”;
11月22日,列席参加由批评家高名潞在安徽黄山市屯溪江心洲宾馆策划组织的“黄山会议”(即“88中国现代艺术创作创造研讨会”),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及批评家;
12月13日,收到“中国现代艺术展”筹备委员会的参展邀请;
1987年
5月,油画作品《山的女儿》(1984)参加在纽约Javits Convention Center举办的“中国当代油画展”;
10月,《月光下的山丘与生灵》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举办的“1987·四川油画展”,并获得优秀作品奖。之后在参加全国油画展时被淘汰;
1986年
从铃木大拙和弗洛姆的《禅与心理分析》中受到启发,对东方神秘主义、禅宗思想及中国古代绘画等产生兴趣,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探索比较中,寻找自己的艺术方向和位置。开始创作纸本油画作品“遗梦集”系列;
9月,正式入职四川美术学院,执教美术教育系;
10月-12月,与毛旭辉、潘德海、叶永青等人在昆明创立“西南艺术研究群体”,在云南省图书馆、重庆四川美院等地举办了“新具象”第二、三、四届作品及图片展。期间在重庆四川美院举办的“新具象第四届巡回学术活动展”,开幕第一天因故停展;
1985年
5月,《山的女儿》(1984)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
6月-7月,与毛旭辉、潘德海、侯文怡、张隆等先后在上海、南京两地自费举办展览,取名“新具象”;
11月,《撒尼少女》等参加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美术学院画廊举办的杨千、秦明、张晓刚三人联展Chinese Visions: Works by Three Young Artists from Mainland China(中国之幻——来自中国的三位年轻艺术家);
1984年
年初,因饮酒过量在昆明市中医院住院,期间创作完成素描集《黑白之间的幽灵》共16幅。出院后,创作完成纸本油画作品“充满色彩的幽灵”系列;
8月,《晚风》(1984)参加“***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云南省美术作品展览”;
1983年
年初,开始集中阅读西方现代艺术理论、西方现代哲学、文学。对存在主义哲学、荒诞派戏剧及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和作品尤为感兴趣。艺术上特别喜爱17世纪西班牙艺术家埃尔·格列柯;
春天,随昆明电视剧《明姑娘》剧组在云南进行拍摄,任职美工,后因在剧目《云南民族歌舞》中的出色表现,获得由昆明市文化部颁发的“昆明市创作剧(节)目调演评奖·服装设计奖”;
秋天,与艺术家毛旭辉、叶永青等朋友多次赴云南的圭山写生;
1982年
1月,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之后因无法分配到工作单位,去集体所有制单位玻璃厂打工,也做过临时建筑工人;
年中,入职昆明市歌舞团,任职美工;
10月,《草原组画:天上的云》受邀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举办的四川油画展;
11月,参加由英国广播公司(BBC)为***其成立五十周年而举办的主题为“让国与国之间和平对话”绘画比赛,并在英国伦敦展出,其中《夕歌》(1982年)以35英镑售出;
1981年
5月-7月下旬,在四川阿坝藏族地区体验生活近两个月;
9月,回到学校后开始毕业创作——《草原组画》系列作品,先创作了《草原组画:休息中的藏族妇女》、《草原组画:母与子》、《草原组画:两个母亲的对话》、《草原组画:暴雨将至》四幅作品,画风受凡·高和米勒的影响。作品未能通过学校的毕业作品审查;
12月,《美术》杂志编辑栗宪庭、夏航来四川美术学院组稿,看到《草原组画》,并予以充分肯定,夏航撰文评介。之后学校重新审核,毕业作品得以通过。《美术》杂志1982年2月刊发表《草原组画:天上的云》;
1980年
秋天,与大学同学一起去敦煌及吐鲁番写生;
1979年
夏季学期伊始,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正式开始全日制向学生开放,开始在学校图书馆里接触到苏派之外的大量西方艺术,并对西方现代艺术产生兴趣,对米勒、凡·高尤为喜爱;
1978年
3月,考入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七七级;
1976年
6月,高中毕业。随后下乡插队至云南省晋宁县二街公社锁溪大队五小队,期间除了正常的劳动之外,常被县文化馆调去参加农民美术培训班,学习版画和水粉画创作;
1975年
师从云南著名画家林聆先生,研习素描、水彩,在林先生的指导下开始阅读西方艺术史;
1974年
转至昆明市第二十三中学就读,开始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1973年
父母获平反,随父母举家搬回昆明,转学至昆明市第二十六中学,完成了初中学业;
1970年
升入成都市第五中学;
1969年
学校复课,回到成都市通顺小学读五年级;
1968年
父亲进入“五七干校”,直至1972年,每逢春节回家与家人团聚。同时,母亲在成都大学,每周可以回家一次;
1965-1966年
就读于成都市通顺小学,后停学在家;
1963年
随父母工作调动至四川成都,举家移居成都市鼓楼北三街63号;
1958年
2月22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妇幼保健医院。家中兄弟四人,排行第三;
  • 2004年 获得在武汉、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由美术文献杂志策划的《武汉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文献奖;
  • 1997年 3月应邀赴香港领取由英国Couut's国际当代艺术基金颁发的“当代亚洲艺术新人奖”;
  • 1994年 四幅《大家庭》组画作品,取名《血缘——大家庭》参加巴西《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获铜质奖;

返回顶部
微官网二维码

张晓刚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了